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网络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大型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亩玉米地的收割、去皮、脱粒、回收秸秆和旋耕土地灭茬等操作工序。10月9日,记者见到杨兰清时,他正驾驶着收割机在地里收获玉米。
今年32岁的杨兰清是郯城蓝青家庭农场的场长,在他2012年大学毕业时,他的父母承包种植了400亩地。在杨兰清接手这份家庭事业后,于2014年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用新时代农民的眼光专业经营,历经多年发展,现如今已经流转经营土地10400亩,比他刚接手时增加了1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地域涉及郯城县庙山镇等四个乡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农场规模化经营,相比起散户种植,减少了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扩大了种植面积;地块大了,规划整齐,就方便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机械化后,就能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耕种效果也好,也节约大量劳动力,从而降低人工成本。”说起农场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好处,杨兰清头头是道。现在蓝青农场已全部实现大型机械化耕作,自身拥有几十台大型机械,农忙时忙不过来还会从外面租赁一部分。
借助机械化和智能化,不仅降低了耕种成本,也提高了粮食产量。“现在种地的效率要高得多,每亩产量相比散户种植也增加了10%-15%。” 杨兰清说,他现在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为500公斤,水稻则为700公斤。
杨兰清认为,父母在种地节气的把握上非常有经验,但要论起科技种植这一块,还是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现在种地,不仅是运用大型机械,还有无人机植保等各种智能化措施,整地、田间管理和收割的各项技术也越来越精细化,好在县里农业部门的支持力度大,不仅经常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更派出技术人员提供专人服务,隔三差五就来进行技术指导,还免费提供预防病虫害的药物和配方肥料。
谈及这些年的农场经历,杨兰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21年台风“烟花”过境的时候,雨一直下,几千亩到了收割期的玉米泡在水里,普通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地里去,县农机中心紧急从外地联系了二三十台履带式收割机,经过几天紧张作业,这才解了杨兰清的燃眉之急。
杨兰清坦言,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他对回家种地这件事是有抵触情绪的,但慢慢地接触深入,虽然起早贪黑很辛苦,现在他已热爱上这一行。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他看好粮食规模种植的前景,表示要利用好国家政策的扶持,还要再积极地扩大规模,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
新时代的青年是追梦者,新时代的农业也在呼唤年轻人。杨兰清认为,粮食丰收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保证质量,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科技兴农、助农、富农是年轻一代农人的使命。重任在肩,生逢其时,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杨兰清也收获了各种荣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省级 “农民工之星”、临沂市“农民之星”、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庙山镇分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侯培婷介绍,现在年轻人从事农业的不多,作为一个90后青年,杨兰清现在已把蓝青家庭农场发展成为县级龙头企业,他作为郯城县委统战部“共富农联体”的会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1000余家农户从事农机服务和粮食蔬菜种植工作,帮助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