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01 来源:网络
南县农业机械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前列,通过40多年的努力,南县农业机械化工作成绩显著。
截至目前,南县已基本实现了水田耕作机械化、排灌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用运输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化、植保机械化以及养殖机械化。截至2018年年底,南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4.78万kW;农业机械总量11万多台(套);农机服务收入9.18亿元;现拥有大型拖拉机2125台、小型拖拉机4587台、收割机3274台、插秧机695台,以及排灌机械3.0万多台、植保机械1.8万台、渔业机械1.2万台等。自2009年开始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截至2019年上半年,南县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68个,规模大、名气响的有25家。2018年以来开展机插、收割、耕种等作业面积达165万hm2,为农机手增收2.6亿元。
南县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当时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当时南县有耕牛9万多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拥有1.3万台农机,耕牛数量大大减少,成为南方13省水田翻耕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县。到20世纪90年代,南县建立完善了农业机械管理、油料配件供应、农机维修、驾驶员培训和农机推广等全方位服务体系,南县水田作业除播种外,机械化率在90%以上。201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1.14%,名列全省前列。并不断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站点建设,南县12个乡镇均建立了农机推广服务站点,每个乡镇配置了2名专业服务人员,做到及时指导、帮扶到位。同时,还不断加强农机监管和售后服务体系的督导,由于监管到位,近年无一起重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田间作业事故率为0。专业服务人员亲力亲为,强化售后服务,无因售后服务不到位而导致上访、问责及耽误农时等情况出现。
40年来,南县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一直居湖南省前列。1976年成立的南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至今共培训农机操作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4万多人。南县完成农机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项获199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科技发明进步奖”,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水田耕整机、4L—60型水稻收割机、2FS—2545型水田化肥深施器填补了国家3项农机空白。南县农机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的1ZS—25型水田耕整机为全国首创,曾获国家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推广成果二等奖。2FS—45型水田化肥深施器于1990年获国家专利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1997年,原八百弓乡农机站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水田化肥深施器唯一定点生产厂家。2005年,河口农机配件总厂生产的液态模锻填补了省内空白。南县是全国小龙虾种养大县,位列全国三强,截至目前种养面积已达3.67万hm2。为了提高产值,降低生产成本,2018年全面推行了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目前,南县伟业机械现拥有专利技术167项,被评为国家高新企业,其研制的2F—1.8型施肥机、2BY—20型油菜联合播种机、9T—200型水下割草船、IP—4600型液压平田机等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成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创汇5000多万元。
1986—2004年,南县共完成国家和湖南省下达的农机推广项目和课题30个,对南县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11月至2000年年底,南县农机局承担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机配套项目,国家投资84.83万元,较好地促进了实施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0年6月,湖南省农机局下达给南县农机局韩国贷款项目资金75万美元,到2006年9月,通过湖南省利用韩国政府贷款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引进韩国现代挖掘机5台,国外采购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1台,国内采购碧浪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2台、田间管理机械3台。2004—2018年,南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亿元,带动农机市场投入6亿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影响南县农业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产业结构调整更为灵活有效。原来温饱型的以水田为主的粮食生产结构,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到目前的适用经济型农业结构,粮经作物比由原来的60∶40发展到目前的40∶60。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产业结构中,粮食型水田作业面积占70%,发展到目前旱土面积占55%,水田作业面积占45%,这些都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一是农时结构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进程开始之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原来“双抢”需要时间40d左右,而现在由于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双抢”高峰期不到10d。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增强了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水灾、风灾对农作物的侵害。十多年来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推广使用增氧机,彻底解决了高温缺氧造成的翻塘现象;通过推广使用饲料机械产品,大大提高了喂养的科学化程度;通过推广使用鱼塘清淤船,避免了鱼塘淤塞降低产量。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南县各乡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外出打工风气,到现在有近13万农民外出打工。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每年能赚回10亿元以上的打工收入,“劳务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随着现代农业种养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农业机械迅速渗透到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贩运、销售等各个方面。截至2019年,南县农机经营大户达6680户,其中拥有20万元以上农机设备的大户近450户。从2002年开始,农机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自发开展跨区作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收入上亿元。由于南县农机现代化进程在全省领先,也使得部分农机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较早起走,掘到“第一桶金”,并迅速成长壮大。十多年前在长沙市的108个轮窑中,超过50%的人员是南县人。
一是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更新,其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种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农业生产是以原来1/3的人用原来1/3的工作量来完成的。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2000年,南县4台第一代收割机投入使用时,乡村还没有道路可以走,农民随后自发改善机耕道。近年来政府出资大量修建机耕道,形成连片种植习惯。三是农业物流模式发生着深刻变化。现在农民买农药、化肥,打一个电话,就有农用车送货上门。现在的粮食、棉花、禽、蛋等农副产品,农民足不出户就会有贩运户开着农用车上门收购。四是农民生活方式和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后,农民休闲时间更多,农民以其他方式赚钱的途径也更多,农户家家有电话或者手机,大多数购置了电脑,多数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南县农业机械出现了由大中型取代小型的明显发展特征。例如,收割机由最初的割幅1.30m发展到目前的2.38m,从前几年的全喂入式发展到目前的半喂入式,机械动力逐步从30马力增加至80马力,收割面积由原来的每台每天0.67~1.33hm2发展到目前的每天收割3.33~4.00hm2。
南县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例如,有的农户从专门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全年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专业户。
有的农机户从原来的单一的收割、运输或者机耕等作业方式发展为从收割到运输、机耕等实行全套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转变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户,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而许多农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如土地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因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麦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将重点研究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作物机械化的推广,争取大力发展。据报道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2年的57929.8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的102558.96万千瓦,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45705.75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58957万吨,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37.0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2377亿元,可见农业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1.2.1农业机械装备量及结构问题当前农业机械装备以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装备为主,大型机械较少。动力型机械数量较多,而专业的用于农业作业的机械较少,且用于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机具少,机具的档次层次不齐,性能良莠不一。1.2.2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机械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西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其他地区低;而北方地区机械化发展条件较西南地区好,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1.2.3农机门类品种缺陷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用于小麦的农机有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专门的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如今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适宜山区及丘陵地带播种、插秧上的机具不多,维修和售后服务也跟不上。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在减持,但是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北方玉米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南方由于玉米品种问题和土地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2.4农机使用问题农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买不起、用不好、效益差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有限,虽然政府有农机的补贴政策,但农机的价格较高,许多农民买不起农机。有些农民能够买得起的农机,但是文化素质有限,农机只能完成简单的农业作业,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2],同时还可能造成故障多、效益低的问题,这大大地影响了农民引进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发展。
农业机械化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即劳动力和土地。一方面,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投入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中去。但是农业机械化仍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以完成农业作业。目前,农村大多数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无法满足机械化农业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的,实行初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家庭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导致土地分配的过于零碎,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的推广,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发展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⑴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数量,及其与农具的配套比例;在中小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基础上,鼓励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⑵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尤其是水稻、玉米生产及秸秆还田等的机械化工具,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⑶推动跨区作业,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市场效益。
3.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改善随着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和需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政府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机械化,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3.2.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增高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水稻、玉米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他农业生产如畜牧业生产方面对机械化的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养殖场、人工草场的建设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3.2.3农业机械化更新升级需求增加随着全球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机械化信息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这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任重远.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元堡乡因集镇处于圆形山堡而得名,集镇位于湖北省利川市东南城郊,是距离市城区最近的一个乡镇。利川市元堡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面积263km2,耕地面积2495.00hm2,水域3.33hm2,林地16626.00hm2。随着中央一系列“强机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而且力度逐年加大,利川市元堡乡应借势这股春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得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2016年底,利川市元堡乡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2台套。其中,插秧机5台,耕整机260台,植保机150台,收割机5台。元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承租的8.53hm2水田,全部实行机械耕整、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提高利川市元堡乡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利川市元堡乡农业服务中心大力推广插秧机、耕整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各类机具,不断强化对水稻育插秧、收割机的装备和技术支持,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充足的装备。
近年来,利川市元堡乡农业服务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对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机装备提供补贴。从数量来看,利川市元堡乡各类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长;从质量来看,利川市元堡乡所引进的农机装备均属于较为先进、作业效率较高的新产品。
近年来,利川市元堡乡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设施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纵观所有机械化设施不难发现,无论是插秧机、耕整机,还是植保机、收割机,多数均用于水稻栽培,马铃薯、各类蔬菜、瓜果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据统计,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0.23%,其余的机械化水平不足20.00%,这说明利川市元堡乡全程机械化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188金宝搏在线随着利川市元堡乡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与配套农业机械化技术供应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显。
利川市元堡乡属于山区,山地较多,地块分散,全程机械化耕作片区较少,难以全面推行机械化;集约型耕作的合作社较少,多数以农户为主,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存在,在推进机械化作业过程中难度较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装备的普及和应用。
现在的种植、收获大多数还是采用人工作业模式,农户缺乏运用机械作业的思维和意识,在关注机械化作业方面缺乏群众基础。
由于利川市元堡乡地域条件特殊,可耕作土地分散且不连片,农机具存量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其他市还比较低。下一步,全乡农机化工作要认真落实好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条主线,重点推广农业生产领域通用性作业机械装备技术和专属性作业机械装备技术,加快普及应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机械设施,着力提高全市农机覆盖率、渗透率和质量效益,不断拓展农机应用领域和提升质量层次。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农机化推广方针,着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农机)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为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利川市元堡乡农机装备水平不高,装备结构不完善的现状,借助“农机购置补贴”平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扶持,认真执行落实好市级现代农机装备补助和设施农业设备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当前,利川市元堡乡农业生产领域农机装备难以开展规模机械化生产,将在促进装备结构优化升级上下功夫,重点更新优化耕作、植保、收获、粮食加工、蔬菜瓜果种植及设施农业方面的农机装备,推广高性能机械装备,探索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黑龙江的农村就建设同样是的。所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加快发展的速度,调整发展的方向,顺应社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不能落后于社会的节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艰巨但又必须做好的巨大工程,农村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是促进农村生产的直接动力,也是体现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于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从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努力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套良好的装备。近些年来,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装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一些收获。机械总动力明显比前些年要高,增长趋势很明显。拖拉机的拥有量的上升值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除了拖拉机之外。相应的辅的农用工具的数量同样有所升高。在黑龙江江滨农场,农用运输车也是一个体现农机化装备富足的良好指标。这些农机具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大,关键是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更值得关注的一点,因为质量的提升能提高农业工作的效率,减轻黑龙江农民的负担,对于粮食的促收自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黑龙江,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对于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能有效的提高广大农户的激情,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当农户有意识并且主动德去购买农机具时,就已经对于农机化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因为,农机具的产业已经被带动,消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反促进消费。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黑龙江农机具产业的发展能将新型的机具以及技术推广出去,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工作效率。
黑龙江农机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机具之间的关系。在农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户之间需要交流。通过交流彼此的使用经验以及建议,能使彼此更了解农机具的优缺点。农户的建议对于管理人员也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这是农户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农户的建议能让管理人员对于农机具在农户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进行总结,了解农机具在农业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农机专业人员人数和技术的保证也是农村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前提。他们对于农民的增收以及农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劳动。
随着黑龙江农村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农机的生产安全工作越来越让人担心。虽然农机的发展让人比价满意,但是安全意识的淡薄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安全工作是农村机械化技术发展的保证,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办法做好,黑龙江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很难有前进的空间。已经有少数的生产人员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将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可能是由于补贴力度加大,大家都关注着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将最根本的工作给疏忽了,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情况。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法制观念的缺乏,已经有少数人进行无证生产。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出了生产环节意外,关于销售以及维修等环节都存在无证现象。在没有了解农机具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活动,显然是对别人的安全不负责任。黑龙江农机使用者同样缺乏安全意识。如果不按照正常的程序去进行培训,农机使用户对于农机具就的操作使用情况就存在盲点和误区。这自然有发展成为安全问题的趋势。农户如果不进行正常的培训和登记,这不仅对自身生命安全有威胁,对于别人的生命也造成了威胁。换句话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黑龙江农机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的环境。
农机具的作用对象是土地。所以说,土地的自身情况对于农机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今的农村环境下,大部分的土地都缺乏统一的管理。这是由一定的原因的。在黑龙江,土地的流转面积较小,土地过于分散,因为土地被划分为每家每户的承包范围之内。这使得土地的统一管理遇到了障碍,局限了土地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机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实际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
毫无疑问,黑龙江农机化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户经济收入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88金宝搏在线因为农村机械化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生产动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农机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尽最大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帮助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黑龙江农村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农机化的发展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广大高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感受到这种氛围并且主动地加入宣传工作中时,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所进步。这有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及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热情。
黑龙江劳动力的人数在农村中还是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的,我们要想办法转移这些劳动力,而这需要经济的支持。我们要创造一个市场提供给农村劳动力。通过这个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们需要加快黑农场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农村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黑龙江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户的收入水平,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黑龙江农机化的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1]任俊. 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战略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位于我国西南内陆地区的贵州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无三尺平”是对贵州省地貌的典型概况,全省超过九成都是高原和山地,基本没有适宜农业耕种的平原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加之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l展水平处在全国下游水平,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贵州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进入新时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特别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贵州脱贫任务较为艰巨,并且大部分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实现现代农业大发展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多年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贵州省一方面对农机事业发展有了新认识和新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农机事业的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十一五”明显改善,农机推广率也大幅提升,机械化作业对贵州省农业发展也呈现了积极的推动作业。
虽然贵州的农机化发展速度加快,但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目前还处在全国的最低水平。扭转这一局面,贵州省任重道远。
1.因地质环境受限较大。贵州地质资源可以用“八山一水一分田”来形容,也就是说贵州山地、丘陵多,基本没有平原,耕种条件较差。并且在占地域面积不足3%的平原地带中,又多为坡度较大的梯田。且平原地带多零散分布,没有大面积的连平平原地带,并且水平落差比较大。鉴于此,贵州省在自然环境方面对于大面积的农机机械化播种、收割带来较大不便,或者可以说贵州省基本不具备像平原地区一样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另外,因为贵州省适宜耕种平原的水平落差较大,其他地区推广力度较大的大型农业机械到贵州以后,很难满负荷运转,在大面积推广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受到较大的制约。受到地质地貌的客观影响,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对于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资金扶持力度逐年增加,贵州省的农村出行条件和基本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观。农业机械的投入虽然也在增加,但是因为农机发展基础薄弱,所以政府的投入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但是多年以来,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省末位。对于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群众来说,无意识更无能力购买机械化农业器具,对农机推广造成一定困难。有些老少边穷地区目前仍然没有使用机械化作业。即便有些地区已开展了机械化作业,但仍处在微型耕种机阶段,没有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作业。
3.缺乏人才保障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因为受到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贵州省特别是偏远山区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比较低。也应该看到,贵州省在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空白,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备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加之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近些年来,农机专业人才出现了断档情况,更加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贵州一些地方农机推广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省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特别是部分偏远山区还未配备专业的农业机械推广站,并且存在严重的专业人员短缺现象,又加剧了农机的推广使用。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撑。实现贵州农业机械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人才,所以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最为重要。全省农机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想方设法留得住人才,应当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并提供相应待遇,使得人才能够安心工作,避免出现人才流失。另外,政府还应当充分搭建好技术人员学习、交流这样一个平台,专业人才能够经常交流,互相提高,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研发能力较强的科研技术团队,从而在人才和智力支撑方面为贵州省农机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2.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地域条件的农机机械。因为贵州省特殊的地质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讲研发和生产的重点放在更适合贵州使用的轻、小型和多功能农机具。要着力引进和推广适宜贵州山地、坡度使用的、方便转移的小型、轻便、经济实用的农机具。同时要尽可能多的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农机器械的使用效率,不但可以节省部分生产成本,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全省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使用率。
3.彰显特色,提升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受到贵州省山多地少、起伏较大的影响,大面积推广农机耕作受到一定限制。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就需要结合各地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提高农机化水平。一方面,占种植主导地位的低效粮食作物要向发展高效经济类作物转变,同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和农畜产品加工延伸。另外,要结合贵州省特点,打造具备显著比较优势的茶叶、烟叶、猕猴桃和中草药种植、收割的机械化水平,一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另外对于脱贫攻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4.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要鼓励农民改变观念,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机推广使用率,全面释放农机工作能力。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产业脱贫是重要的举措,贵州省部分山区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条件,有序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发展二、三产业还能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使他们走进厂房,成为产业工人。要注重加强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机知识普及,提高农机使用率和普及率,引导农民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专业服务团队,共同推进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5.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农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宣传,让农民更加深入了解开展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好处和作用。第二,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团体的积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样的农机推广普及班,并开展送农业技术下乡等活动,真正使农业技术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民群众身边,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接受。提升他们使用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和购买农业机械的主动性。第三,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实现O2O一站式的农机推广服务,使得农机专家和农民能够一对一进行网络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农机使用效率。要注重规划和建设一批农业机械推广使用的示范点,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1]何崇文, 胡西亭, 贺宗唐,等. 贵州农业机械化要为山区的多种经营服务[J]. 贵州社会科学, 1982(1):12-17.
[2]吴沿友. 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s1):62-64.
[3]石开金. 关于我国山地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探讨[J]. 贵州社会科学, 1982(5):15-22.
1.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1.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这就带来诸多的问题。
1.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再加上农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1.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防护必要技术之一。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 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 个主要湖泊, 已有67 个出现硝酸盐污染; 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 800 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 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 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 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每年6 亿多吨的秸秆, 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 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 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 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2.1.1发展机械深施肥技术。我国农业施肥十分不合理,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肥,导致化肥的极大浪费,这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料花消的增加,农民单位土地收入的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1.2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国外的植保机械已大量采用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技术, 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有效沉积高达90% 以上。我国已达到国际80 年代水平的低量喷雾、喷雾防滴漏技术、弥雾喷粉、热烟雾机和常温烟雾机等技术, 可较落后的手动植保机具降低农药用量20% , 降低用水量50%。但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还比较落后, 农药在作物叶片上的沉积率只有40%。因此, 今后应致力于开展对低毒高效农药、精密喷洒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发展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1.3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和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养分, 抑制杂草滋长。有关专家研究证明, 秸秆还田一公顷耕地相当于增加255 公斤磷、255 公斤氮、285 公斤钾, 一般增产效果在5%~ 12% 之间, 具有肥田和防治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一般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或带有切碎装置的收获机械直接还田。
2.1.4机械回收地膜技术。全国每年地膜用量500 多万吨, 由于连年铺膜回收不净, 带来了白色污染, 包括地上污染和土层内污染。有关研究机构正在开发以纸浆或淀粉为原料的可自然降解地膜和地膜清理回收机械。原国家计委和科委都把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在进行对比研究。从研究情况看, 在秋后地表残茬多、地膜破损严重的地方, 收膜难度较大。
2.2农业机械化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06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灾。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机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农民转移还是四川、重庆地区的饮用水的运输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再有就是,我国积极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农业灌溉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农业机械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对当前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在目前农村现阶段里,农业机械化实际实施的水平与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的迫切需要和希望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农业生产从从前的单方面作业向多功能作业结构的转型,对农业机械化的实施,都带来相应的影响。
我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北黄土高原的南缘,全县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耕地总面积85.6万亩。目前礼泉农业机械总动力27.6万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0.03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68台,联合收割机39台,农用三轮车23418台,配套农机具1241台,果园微耕机11560台。农机服务作业总量23820亩,综合作业机械化水平85%以上。本文根据我县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对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做一点探讨。
农业机械化是增强农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生产力构成的主要部分。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和根本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农村机械化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恢复、转移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特色农业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有着明显的效果,在促进农业经营产业化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构架上的最有利支撑。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农村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利途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只可以改善劳动的条件,减轻劳动的强度,还可以促进农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所以说农业机械化是要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的必经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生产的主要装备,如果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有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农业机械化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的生产力。(二)农业机械化在实现农业科学的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农业科学的内涵在农村和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农业的生产条件加以改善,实现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集体发展,城市和农村差别、工人和农民的差别逐渐缩小,实现集体发展,共同富裕。而这一切的所要实现的基础一定要是农村的生产力加速发展,还有农业的生产率快速的提高。(三)节约型农业的基础就是农业机械化,想要发展节约型农业,关键就在于农业机械化。在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大幅使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样就会大幅的减少畜力和人力的使用,大量农业机械的使用,就可以实现农业上的节能、节地和节水,也会减少化肥、种子、农药的用量,将提高利用率,达到促进节约型农业的发展目的。
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现代农业主要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我国现在是由从传统形式的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阶段性时期,农业机械化也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与现代农业的进程息息相关。要发展现代农业的话,农业机械化是主要的物质基础,要想发展呈现代农业,一定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但目前仍旧存在问题。
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相对于机械设备的价格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民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农业相关的机械设备。从长远上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会提高农业生产上的效益,能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如果农民收入一直处于较低的情况之下,农业机械化的最根本问题就无法解决,无法在先期投入,是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现在虽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开来,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按照现在人口平均的分配方法,也让农民的耕地过于零散,使得现代化使用机械进行耕作的方式很难得到推广,所以使很多地区还存在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使农民在农业劳动生产力的难以得到提高,也无法让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限的利用,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的劳动力稀缺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农村所剩余的劳动力必须要将其转移到其他产业,这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条件。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依然在大量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
农机的维修、供应和技术服务还有其他的服务,是农业机械化不能缺少的条件。而现在,我国一直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制度和体系,农机的社会服务水平不够,使得农机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无法正常对接,以至于机械的成本增加,还阻碍了农机的使用及推广。另外还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在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受到的教育程度过低,也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强化农机的推广可以加速农业机械科技的成果转化,可以加强农业机械和其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在农业的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农业机械技术也能加速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度。农机的教育培训可以通过示范试验,让农民和农业的生产组织了解到科技的作用,使其转变老旧的传统心态和观念,自觉增强使用科技的意识,自发改变其生产行动,在有通过农机的教育培训可以增加农民和农机使用者关于农机的专业知识、法规知识和安全知识,还能增强其使用技能的能力,能在实践生产中,逐渐了解及使用多种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成果还有熟练的应用各种农机技术和设备。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不断加强,机械不断的改良和增加,农业现代化的普及推进使得现代化技术型农业会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农机和农机技术,所以加强农村的农机技术和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要组建以农机作业的服务为核心的合作社,完善其运行机制,以探索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要促进农业机械的服务合作的组织发展,使农业生产者共同使用农机,要提高农机的使用率。要创新农机的新服务方法,积极的发展承包、接受订单这些服务方式。加强农机的销售管理,发展农机的经营,加强完善农机的销售网络。加强信息建设,要建立全国的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农机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就以上几点说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了多方面领域,要农民、企业和政府着三个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最终目的。
宿州市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国土面积2 868 km2,耕地面积14.37万hm2,人口18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4万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桥区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 091.4 MW,农业机械原值达22.8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92%,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4家,其中市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6家,部级示范社2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在全区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装备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抓手、发展现代农业的“钢筋铁骨”。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有力保障了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桥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区农机、财政部门科学制定补贴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监督检查,及时做好结算,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在规范实施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2]。在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指导农民报名,同时为其提供入户、办证、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并督促补贴机具经销商做好“三夏”“三秋”期间的售后服务工作;严格按照“三个严禁”、“八个不得”要求,做好补贴程序规范监管,做好补贴人员廉政监管,做好补贴机具质量监管,保证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区累计落实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0 242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 353台套,直接受益农户10 724户,带动农民投入近3亿元。
全区农机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线个《工作规范》,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机手安全培训,深化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8个,示范村97个,示范户1 986个,无道路外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农机事故4项指标均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有力地维护了全区农机安全生产良好秩序[3]。
近年来,全区农机部门始终把科技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主旋律,采取农机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农机下乡科技赶集”、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设立流动课堂等形式,大力推广适应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新机具新技术,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6 000人次以上。目前,全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71%,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近年来,农机部门落实“有困难,找农机”承诺服务,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切实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水平。该区的“春耕春管”、“三夏”、“三秋”农机会战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71%。
机械替代了劳动力,农民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机械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4-5]。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近3.67万hm2,土地流转率达到25.5%,让一大批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举家进城务工创业;培育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区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54家,其中部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7家;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全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9.8亿元。
“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保持较快步伐,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会更加强烈,农机化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会更加有力,农业机械化将面临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机耕道、机库棚、农机维修等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度不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探索农机经营主体新机制,尝试成立农机作业公司,开展农机专项作业服务;探索农机金融服务机制,解决农民购机融资难等问题。
启动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由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农机部门主抓,探索适应本区乃至皖北地区主要作物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启动了乡镇农机培训试验示范基地,探索设立乡镇培训分校、教学点,突破农机教学大纲范畴探索农艺知识培训,推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6]。
探索乡镇农业机械对接模式,缓解午收期间“等机抢机”现象;重点加大玉米跨区机收作业力度,同时把跨区作业向耕、种等其他作业环节延伸;着力打造“智慧农机”,强力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的监督管理水平和现代农业的精细化水平。
继续深化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成果,探索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实行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实行维修网点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和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为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保驾护航。
[2] 刘建荣,樊海军.石嘴山市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和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1,01:72-74.
[3]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45-248.
[4] 吉凤平.江苏省五图河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5-216.
黄山区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山多地少,耕地以水田为主,现有水田面积10.8万亩,水稻和油菜为两大主导作物。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形成了田块小、经营规模小的特点,使得农田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技术、经营、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政策推动及农村劳动力紧缺与成本提高的多重效应,地方主导产业农机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现已达到64%,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了当前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地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对黄山区农田作业领域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是最早推广应用的环节技术,目前水稻生产机耕作业率已达到95%,是农田作业领域机械化作业率最高的环节。但由于地块小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动力装备均为3-8马力的小型机械,机械化水平整体质量依然较低,作业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劳动强度改善都有待得到进一步提高。油菜免耕种植机械化开沟技术经历了近20年的推广示范,在部分油菜主产区得到了普遍应用,节本增效明显,但装备技术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全面普及技术和提高装备质量。微耕机械的发展,对蔬菜生产耕整地机械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的应用一直是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难点。随着近年新型插秧机械的引进和试验推广,已经证明机械自身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但育秧环节机械化仍属空白。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受限,在品种统一、秧苗培育、秧期安排等技术和组织环节以及专业化服务方面的水平尚低。小型(手扶式)插秧机适应性较好,但作业劳动强度仍然偏大,比较人工抛秧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显著,加之插秧机在我省近两年购置补贴率下降(由叠加补贴至50%下降为40%)。油菜播种(移栽)环节机械化目前在我区还处于空白,一是缺少对相关技术可行性研究和重视,二是我国市场对适宜南方冬油菜精密播种(移栽)的成熟技术及装备储备不足,或者是造价昂贵,目前可供选型试验示范的实用机型不多。
水稻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是我区农田作业领域近年来发展最快一个环节,也是专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最快、最成熟的一个环节。全区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率达到90%以上,现有装备机具达到250多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联合收获环节机械化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稻联合收获经营效益较过去有明显下滑。目前年度每台平均收割面积已由五年前的500-600亩下降到目前的200-300亩。原因一是装备机具数量偏于饱和,本地市场有限,竞争较大,开展跨区域作业因装备技术及作业效果偏低竞争力不足;二是大量机具老化已经接近报废期,作业完好率下降,功耗、维护成本也明显增加。(2)装备机具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属于技术水平较低的国产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技术含量高的半喂入机具仅占机具总量约5%。收割质量目前虽能基本满足本地农户要求,但因存在着机具功率与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之间的一定矛盾,在喂入量、损失率、洁净率、割茬高度等性能控制效果上还不甚理想;(3)秸秆利用功能方式单一,不利于今后实现秸秆多种利用的需要,同时割茬偏高给秸秆还田带来困难,而采取的简单焚烧方式也导致了一定的环境问题;(4)油菜联合收获技术虽然经过几年时间的试验示范推广,但因机具技术水平、收获期限制等因素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1)加强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尽快推广最适宜本地要求的育秧技术流程和配套机械化技术,提高育秧环节质量的稳定性和效率;(2)加强对机械化育插秧操作手的培训工作,对所有新增机具做到培训到位;(3)加强适合本地育插秧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引导。从地方实际出发,应在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和建立完善良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度上双向推进;(4)加大对环节技术发展的投入力度。根据本地情况,应争取在地方累加补贴中加大对插秧机、育秧设备及具备稻油两用功能的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力度;(5)在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上采取更有效的政策、经济和宣传措施,进一步做好先进稻油两用联合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做好油菜规模化收获的组织机制建设工作;(6)适时组织开展油菜精密播种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
(1)应加强对现有机械技术状态和市场效益的充分调研,开展有效的信息、政策和经济措施的引导,制定具体措施,实现对整体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积极宏观控制;(2)在耕整地环节,应在加强对现有机具配套的同时,配合地方规模化经营发展步伐,适时推进动力装备朝着高效率、低劳动强度方向升级换代。(3)在收获环节,从现有机具保有量、技术水平和服务市场规模考量,需特别做好对新增机具数量和技术水平的有效调控。从提高作业效果、扩大作业功能出发,积极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半喂入机械和多功能机械。建议结合购机补贴政策,对本地区新增联合收割机发展类型及数量实施年度计划总体控制;(4)结合目前大量收获机械开始报废更新之机,积极利用我省今年最新下发的农机报废购置补偿办法文件要求,引导和推进现有机具更新和升级换代,积极鼓励高技术和多功能新型收获机具的发展。
(1)区级推广机构及乡镇站应结合当前工作要求做好技术力量的补充以及对现有农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工作。(2)农机推广工作应在加快体制改革落实的同时,在建立有效的工作考评、激励机制上改进和创新,确保各项推广工作任务在基层落到实处。(3)创建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应在区域发展规划、技术示范区(村、大户)制度化建设、农机农艺融合新机制、新机具经营的组织管理方法引导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并建立有效的推广效果评估方法和程序,以有利于农机化技术推广更高层次的需要。
应提高农机社会化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的合理集中。随着农村劳动力紧张价格上升的趋势及农机化装备技术的大力提升,以开展农机社会化专业服务来满足户营体制下对农机化的不断需求,是当前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满足农机经营效益的一种必要。当前,我区农田作业领域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虽然迈出了一定的步伐,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高,需要在组织建设引导、经营管理、政策和经济支持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科]
[1]张阳.湘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10).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农民经营联合收割机,一般3年就可收回投资,受益期在5年以上。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目前,很多农机大户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一些老人、妇女,不同程度出现了农村干活缺人手的现象,导致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的减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解决农村当前劳动者劳动能力不足以及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能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为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中央、省、市、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非常重视,我地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
近几年农机发展不断壮大,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全面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地区在机耕、排灌等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途径,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
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农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化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抓农机化,不单纯是农机部门的事,必须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要把农机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应把农机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措施来抓。要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农业新机具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识。
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是地方财政要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尽力增加购机补贴,增加农民购机热情,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二是财政每年将“培训、推广、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支持农机局搞好综合管理工作。三是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鼓励金融部门增加财政扶持和贷款业务,促进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定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切实规范山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确保山区农机安全生产。三要进一步强化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完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检测能力。四要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维护好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加强农机手和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着力培养实用人才。二是政府加大对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培育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机人才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评定,逐步推广面向农村农机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评价和技能鉴定机制,并对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逐步提高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