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1 来源:网络
188金宝搏“十四五”时期,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根据上级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制定《邹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邹城市农机化事业以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为契机,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为总抓手,全面落实了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深松作业补助政策,重点实施了“山东省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济宁市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着力加强农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推动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农机化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4.56%。其中,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巩固提高,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68%。试点实施农机购置报废更新补贴项目,加快淘汰小型、老旧、高耗能落后机械,大型、复式、节能环保新型机械大幅度增加。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79.6万千瓦,农机总值6.83亿元;大中型拖拉机5079台,占总量的56.87%;联合收割机4900台。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违规拖拉机牌证的清理和收缴工作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清缴变型拖拉机号牌2436副,新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1757副,新考驾驶人950人,年审率达到96%。
(二)强机惠农资金全面落实。把规范落实以农机补贴为主的各类强机惠农政策项目,作为推动整体工作发展的总抓手,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产业得发展的多赢效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争取上级惠农资金7825万元,其中农机补贴资金6780万元(含报废更新补贴200万元),共补贴新购机具8102台,报废机具230台,受益农户和服务组织5894个。
(三)生产农机化率全面提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镇村农机作业一线,全面做好机具检修、人员培训、机械调度、跨区作业、后勤保障等各项服务工作,保证了小麦、玉米及时收获、适时播种。三夏、三秋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458台,机收率99.8%,上阵精量穴播机1875台、秸秆捡拾打捆机65台,收获秸秆1800吨;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1324台,机收率99.2%;上阵联合整地深松机186台,深松10.1万亩。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提质增效。通过大力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在全市树立了一批规模大、服务优、运行好、作用强的合作社样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创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个,济宁市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13个。市农机中心举办了13次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108个,比“十二五”增长37个,入社社员10786户,资产总额3.8亿元,拥有各类机械16306台,由农机合作社完成的作业面积占全市总作业面积的65%。
(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推广。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项目,5年落实国家深松作业补助资金825万元,机械化深松土地面积25万亩,带动完成全市可深松土地作业一遍的任务目标,为全市粮食高产创建做出了积极贡献。市财政投入4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秸秆捡拾打捆、粮食烘干机械化,补齐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短板。全市90%以上的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都安装了秸秆切碎装置,秸秆还田机保有量1875台,小麦秸秆打捆机58台,玉米秸秆青贮机5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7%,杜绝了焚烧秸秆现象。充分利用新机具补贴试点项目,积极发展以高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为主的高效植保技术,全市高地隙拉杆喷雾机发展到153台,植保无人机78架,飞防面积65万亩。
(六)农机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推动维修网点整合,注销技术设备落后网点,全市网上注册的农机维修网点达到29个。以1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和3个农机销售维修企业为龙头,以农机维修网点为主体,覆盖全市的农机维修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开展了农机打假护农专项行动,保障了农机手的合法权益,各类农机质量违法违规行为明显下降。三是社会化农机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4500余人次。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二是土地经营模式与农机化发展还没有相得益彰,仍存在相互制约因素;三是邹东邹西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四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特别是农机化发展与新产业种养要求不相适应。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业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2、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3、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林牧渔加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0%以上。全省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省。
4、我市出台了《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意见》(邹政字〔2019〕59号),要求积极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区域化种植,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1、邹城市是农业生产山区县,邹西平原邹东山区丘陵。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邹东在经历了以小机器为主的较快发展时期后,而面临小机器饱和、劳动力断档、转型升级难以突破的“平台”式困境。
2、近些年,我市种植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019年率先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但农业其它各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我市优势特急产业,食用菌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机械化水平仍然滞后。
3、农产品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的困局,土地集约经营进展缓慢成为实现我市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瓶颈。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力量不足。
4、从业人员结构不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随着农机化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操作人员文化素养,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农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日趋老化,影响农机装备高新化,产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进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业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到“十四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100万千瓦,每亩耕地农机动力稳定在1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宗农作物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60%。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全速推进智能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调整农机从业人员结构,建成全域网格式农机社会化服务机械体系。
“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3亿元用于农业机械高新化进程。积极争取上级惠农资金8000万元,出台地方性鼓励政策,每年投入公共财政资金500万元,着力发展高效、精准、智能农机装备,大量使用激光整地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拖拉机等先进农业机械,嵌入式发展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攻坚式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实现主要环节机械化;示范式推广林牧副渔生产机械,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科技含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效益。
“十四五”期间,加强农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农机学校硬件建设水平,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形式。积极联合大专院校、企业协会共同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子,通过农民培训补助等形式,鼓励引导农村返乡有志青年参加农机技术培训,重点培养35岁以下农村青年,彻底扭转农机从业人员严重老化的局面。探索出台农机从业人员定期考核机制,促其不断通过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使之适应高新农机具的操作、维修技术要求,从而全面提升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十四五”期间,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向农机作业主体建设,引导支持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规范合作社,规划建成200家符合“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充分尊重农机作业市场和合作组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长专业,形成不同作业种类重叠覆盖,相同作业种类无缝覆盖的作业市场格局,从而实现市场稳定化、经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农机合作社发展模式。
“十四五”期间,积极论证建立以镇街农机站为纲、以农机合作社为目的网格式农机安全管理制度。尽快出台农村农业机械库房建设用地出让政策,每个镇建设3~5个农机集中存放区,解决农机具露天存放问题。镇街农机站设立专职农机安全副站长,农机合作社配备2~3名兼职农机安全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机安全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积极鼓励引导我市落后产能的矿山机械厂向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转型,优化盘活机械生产资源,逐步发展成为农机装备工业集聚地,全力提升农机工业发展动力。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出台鼓励政策,建设成立鲁西南最大的农机营销流通集散基地,引导优秀营销企业入驻,打造集群优势,增加农机经销发展活力。
1、农田改造项目。“十四五”期间,邹东邹西分别开展“宜机化农田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改造农田,以连通地块、消除死角、并小为大、调整布局、贯通沟渠、培肥土壤等为主要内容,达到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用得上用得好农机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目的。
2、农机主体培育项目。积极落实农机保险、信贷担保、融资租赁、购机补贴等政策,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发展、协同发展、良性发展。在完善规范、提高标准、拓展功能的基础上,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应用,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高农机服务效率。
3、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推广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创新示范项目资金,增加邹城市级财政专项投入。围绕产业发展,聚焦“两全两高”机械化,推出一系列可学、可复制的邹城样板,推动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机构结合,创新推广方式,发挥“互联网+推广”优势,举办“田间日”等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活动,提高推广效率和效果,助力农机化转型升级。
4、农机人才培训项目。将农机驾驶操作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新购机农民提供免费培训。引导鼓励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创办“农机驾校”,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遴选和培养农机“土专家”。加强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财政、税费、金融、保险、用地、基本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继续争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管理,提高效率。积极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进一步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和范围,大幅度提高深松整地、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机械化技术应用面积。持续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进程。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健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支持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机作业合作社体系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将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机具存放场所建设用地按农用地管理。规范农业机械维修质量标准,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发挥生产企业作用,设立农机维修中心区,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网点。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加大培训机构更新教学机具与仪器力度,为农业机械化人才教育培训创造条件。支持现代农业机械产品物流体系和“互联网+”建设。
进一步简政放权,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检鉴定、教育培训、安全宣传和信息共享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到户率和普及率。健全农业机械质量鉴定服务体系。开拓创新培训方式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推动市农业机械化政务网络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履行规划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服务等工作,抓紧修订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经售、水利、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积极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环境。
做好“十四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全市全系统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内容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素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